来源:bitcoinist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逐步推动比特币与以太坊ETF的结构转型。近期,5只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BZX上市的ETF产品同时申请将其仅支持现金申赎的模式调整为实物申赎机制。这种机制已在商品和股票ETF中广泛应用。
7月22日提交的文件涵盖了ARK 21Shares比特币ETF、21Shares Core以太坊ETF(共同收录于SR-CboeBZX-2025-010第3号修正案)、WisdomTree比特币基金(SR-CboeBZX-2025-033第1号修正案),以及富达Wise Origin比特币基金与富达以太坊基金(SR-CboeBZX-2025-023第1号修正案)。
这五项修正案均修改了2024年初获批文件中要求信托采用现金申赎的条款,替换为“现金或实物交易”的表述,并新增了关于信托托管方与授权参与者之间直接转移比特币或以太币的详细结算流程。
彭博ETF分析师James Seyffart率先注意到了这一协同行动。他在X平台表示:“这些文件是‘比特币与以太坊ETF有望实现实物申赎权限’的又一积极信号……这表明SEC内部正在取得显著进展,可能正在进行细节上的优化。”
为避免误解,他补充道:“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针对散户或普通投资者,允许他们用ETF份额兑换标的资产,反之亦然。这只适用于授权参与者(即大型华尔街机构和做市商)……这将提高现有及未来加密货币ETF的操作效率。但绝大多数人甚至不会察觉差异,因为当前市场上的产品已具备极高的交易效率。这一调整将使加密货币ETP与其他ETP获得同等对待。”
谈及未来散户投资者是否能够使用实物赎回流程时,Seyffart补充道:“如果消费者能够在特定门槛下将ETF份额兑换为实际ETH,那将非常有意义。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赎回机制最终会实现,但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一步一步来,部分黄金ETF已经实现了这一点。”
回顾2024年1月比特币现货ETP获批时,SEC强制采用了现金申赎模式:授权参与者向基金注入美元,基金再在现货市场购买加密货币;赎回时则反向操作。尽管这一设计缓解了SEC主席Gensler对托管与结算风险的担忧,但也带来了两大问题:其一,信托本身需参与标的资产交易;其二,当现货市场流动性不足时,基金净资产价值(NAV)与份额价格可能出现偏离。
实物申赎机制将交易主导权交回授权参与者手中:在申购份额时,授权参与者直接向基金冷钱包转入比特币或以太币;赎回时则接收加密货币而非现金。
这种结构属于ETF生态中的标准模式,有助于缩小买卖价差、减少一级市场失衡,并带来显著税务优势,因为组合证券(此处为加密资产)以“实物”形式转移,无需在基金内出售以实现资本利得。SEC自身也指出,ETF“可能更具税务效率……因为ETF份额通常可‘实物’赎回”。
已采用实物赎回的商品信托为加密货币发行方提供了监管范本。例如,SPDR黄金ETF允许授权参与者用10万股基金份额兑换实物黄金,这一功能最终使个人投资者可通过经纪商协助安排,获得其份额对应的实物黄金持有权。比特币与以太坊信托通过借鉴此类表述,主张自身仅寻求与现有商品ETP平等的监管待遇。
随着一级市场交易量的增长,操作压力也日益显现。
2024年获批的11只比特币现货ETF自推出以来累计净流入近550亿美元;做市部门需在每个结算日下午4点筹集数十亿美元资金,待信托完成加密货币购买后再平仓对冲敞口。这不仅占用资产负债表,还会在市场波动时期扩大价差。允许实物交付后,做市部门可持续获取或对冲比特币与以太币,并在T+0日直接将资产转入信托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