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 Solana 上发行代币的用户群体中,Pump.fun 的讨论热度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兴的名字——LetsBONK.fun。
有观点认为,Pump.fun 已经“退位”,而新王者正是 LetsBONK.fun。
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社区用户的偏好正在悄然转变?
我们将用简洁的语言为你还原这场“平台交替”的故事。
Pump.fun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是 Solana 生态中最炙手可热的 Meme 代币发行平台。
凭借简单易用的操作流程,用户只需几步即可完成代币发行,这吸引了大量创作者和投机者的涌入。
在高峰期,该平台每天能上线数以万计的 Meme 项目,收入也水涨船高。
然而,问题也随之浮现:
平台累计收入超过 7 亿美元,利润惊人。
但用户回报却寥寥无几,数据显示,仅有不到 5% 的用户收益超过 1000 美元。
平台并未对项目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也未为社区或生态系统留下实质性贡献。
最后,平台宣布计划发行估值高达 40 亿美元的平台币,进一步引发争议。
总结一句话:平台赚得盆满钵满,用户却沦为“陪跑工具人”。
图片:Pump.Fun 相关地址再次抛售 11.2 万枚 SOL,约合 1,689 万美元。
2025 年 4 月,由 Meme 币 BONK 社区主导的发币平台 LetsBONK.fun 正式上线。
其表现令人瞩目:
上线首日,吸引 80 万人参与,发布 2700 个代币。
24 小时内交易额突破 3 亿美元。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180,000 枚代币通过该平台发行,远超同类平台。
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平台并非单纯收割用户,而是将收入回馈给生态系统。
真实的“共建型平台”:收入如何分配?
以下是 2025 年 7 月 7 日链上分配数据(总收入 68,768 SOL):
LetsBONK.fun 不仅支持项目上线,还投入真金白银推动项目成长。
以 $USELESS 为例:
平台从市场上直接购买 $USELESS,建立项目储备资金(treasury)。
利用这笔资产帮助项目申请一级交易所上市。
据统计,该举措已投入超过 60 万美元。
在 Meme 世界中,这种支持力度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Pump.fun 靠社区火热赚钱,却未为项目留下任何资源;而 LetsBONK.fun 则用实际行动将项目推向更大的舞台。
可以说,LetsBONK.fun 完成了 Pump.fun 从未做到的事,而用户也用脚投票选择了它。
一组最新数据:
截至 2025 年 7 月:
LetsBONK.fun 的代币发行量达到 15,600,正式超越 Pump.fun 的 11,500。
LetsBONK 市场占有率达 51%,而 Pump.fun 降至 39.9%。
热门项目数量、活跃用户、日交易额全面领先。
这些成绩并非单纯依靠“炒作”,而是结合了社区、功能和叙事的新一代发币模式。
那么,为什么用户选择了 LetsBONK.fun?
因为它传递出了一种全新的信号:
用户不是韭菜,而是共建者。
项目不是用来收割的,而是需要共同培育成长。
参与不是“做梦”,而是“做事”。
这正是越来越多人涌入这个平台的原因。他们不仅是为了发行代币,更是为了一个能够“玩得久、做得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