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整理:Lesley
文章来源:MetaEra
8月27日,在「香港加密金融论坛」上,全球最大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币安(Binance)创始人赵长鹏(CZ)系统阐述了他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赵长鹏(CZ)围绕稳定币的演进、RWA的监管与流动性挑战、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潜力、加密资产财库模式以及AI与Web 3.0融合等五大核心话题展开讨论。这些议题不仅展示了他对当前行业的深刻洞察,也为数字金融未来格局提供了战略方向。
以下根据赵长鹏(CZ)的现场观点整理成文,保留其原句表达。
赵长鹏指出,尽管他并非稳定币领域的专家,但币安平台承载了全球约70%的稳定币交易量,成为行业内最重要的稳定币分发渠道。
最早的稳定币技术雏形是比特币社区探索的“Colored Coins”,2014年USDT由Brock Pierce发起并逐渐发展。币安在2017年引入USDT作为市场下跌时的“避风港”,推动了稳定币的快速增长。
目前,稳定币已不仅是短期储值工具,更是帮助底层货币实现全球化的关键工具。美国政府对稳定币的战略价值认知显著提升,Tether通过发行USDT扩大了美元的全球影响力。
赵长鹏认为,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账本技术,稳定币是其天然应用场景。未来,每个国家都应拥有几个稳定币产品,以抓住这一赛道的巨大增长空间。
赵长鹏表示,尽管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具备广阔前景,但其落地难度远高于预期。主要挑战包括:
1. 流动性困境
非金融类资产的代币化面临订单簿深度不足的问题,导致流动性低且易被操纵。
2. 监管复杂性
不同国家对证券、商品等定义差异大,企业需申请多种牌照,合规成本高。
3. 产品机制缺陷
当前股票代币化产品未能实现代币与真实股票价格联动,机制尚不成熟。
然而,稳定币的成功验证了金融资产代币化的可行性。赵长鹏强调,各国需认真布局相关领域,把握时机。
赵长鹏认为,未来的交易所将实现全球各类资产的统一交易,所有资产在链上均为Token,技术上并无障碍。
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需优化监管政策,降低运营成本,吸引全球化用户群体。同时,去中心化交易所因其透明度和便捷性,将在未来超越中心化交易所。
尽管目前用户体验仍有改进空间,但随着技术进步,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规模预计将在10至20年内超过中心化交易所。
DAT通过将数字货币股票化,为传统投资者提供便捷的投资途径。赵长鹏分析了几种主要运营模式:
1. 被动的单一资产持有模式
简单且管理成本低,适合长期持有。
2. 主动的单一资产交易模式
依赖管理者交易能力,结果可能正负不定。
3. 多资产组合管理模式
需复杂决策,考验管理者能力。
4. 生态投资建设模式
除持币外,还投资生态建设,更具挑战性。
赵长鹏总结,DAT模式的意义在于让传统投资者获得数字货币敞口,市场规模远超币圈。
赵长鹏认为,AI与Web 3.0的结合虽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未来将迎来突破性发展。AI的货币体系必然是基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从而催生海量微额支付。
此外,AI的发展需要庞大资金支持,Web 3.0为其提供了新的融资路径。赵长鹏呼吁推动AI模型开源化和去中心化,使其成为公共产品。
尽管目前AI与Web 3.0的结合尚未完善,但其未来前景值得高度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