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0xresearcher
过去几年,加密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单纯的价格投机,逐步转向“资产效率”和“链上收益”的新时代。以太坊率先受益于这一趋势,其质押经济和流动性质押代币(LST)生态日益成熟。例如,stETH 不仅让 ETH 持有者获得稳定的链上收益,还能直接参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借贷、做市和衍生品交易,形成多层次收益循环。
相比之下,比特币的链上资本效率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比特币依然是加密世界的核心资产,拥有约60%的市场份额、2.4万亿美元市值,以及全球最稳固的共识网络,但在链上,BTC 更多被视为“数字黄金”——安全储值,但缺乏可组合性、收益能力及多链流动性。许多 BTC 持有者选择长期持有,或依赖中心化平台获取有限利息,错失了链上金融的活力。
以太坊质押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与智能合约和 DeFi 生态的深度融合,而比特币主链缺乏类似的执行环境。尽管跨链封装(如 WBTC)、侧链和桥接方案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但仍存在以下核心痛点:
缺乏原生收益——跨链 BTC 多为封装资产,无法像 ETH 质押那样自然生成收益;
流动性分散——跨链资产分布在不同链和协议中,规模不足以支撑大规模资本运作;
信任成本高——无论是中心化托管还是多签机制,都需要用户额外信任某个机构或多方联盟。
这些问题使得比特币长期处于“高价值、低利用率”的尴尬状态。然而,市场预期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机构和 DeFi 团队,特别是在亚洲,开始推动比特币的流动性创新——不仅希望 BTC 持有者能够获得安全收益,还希望它能成为借贷、稳定币和衍生品等链上资本循环的核心资产。
亚洲市场对 BTC DeFi 的需求增长显著。这里聚集了大量长期持有 BTC 的用户,同时交易所、基础设施项目和社区高度集中,使得新产品一旦切入合适场景,就能迅速被市场接受。理想的 BTC DeFi 产品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低风险收益——避免高波动、高杠杆策略;
强可组合性——能直接融入主流 DeFi 协议,而非孤立存在;
跨链便利性——支持多链部署,降低用户进入门槛。
WBTC 是最早的比特币封装资产,将比特币以 ERC-20 形式引入以太坊生态,使 BTC 可参与借贷、流动性提供和衍生品交易。其优势在于广泛接受度和高流动性,几乎所有主流 DeFi 协议都支持 WBTC。然而,WBTC 本质上依赖中心化托管,用户需信任托管方,存在安全和透明性风险。同时,它不产生额外收益,仅提供可组合性,对于希望充分发挥 BTC 价值的用户而言,这是一大局限。
Babylon 致力于提供比特币底层质押基础设施,面向技术型节点运营者。其优势在于高度安全和去中心化,通过严格节点管理和多重验证保障 BTC 质押安全。它可支持机构级用户,将 BTC 转化为链上可操作资产。然而,对于普通用户,直接使用 Babylon 协议存在门槛,需要技术能力或依赖衍生封装产品。Babylon 的核心价值在于为 BTC 生态提供底层质押能力,但流动性和易用性仍需进一步拓展。
EtherFi 提供 ETH 流动质押服务,将质押收益与 DeFi 可组合性结合。用户可轻松参与 ETH 质押,并在多个链上进行资本运作,实现收益叠加。EtherFi 面向 ETH 社区,提供低门槛体验并支持跨链操作。相比 BTC 生态,其模式已成熟,但主要服务 ETH 用户,未解决 BTC 的收益和低波动性需求。
Ethena 通过永续合约和套利策略提供稳定的美元收益(USDe),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 DeFi 用户。用户可在链上获得固定收益,同时参与策略组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其可组合性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稳定币池和合成资产上,对希望将 BTC 用于更广泛 DeFi 应用的投资者而言灵活性不足。Ethena 展示了链上收益多样化潜力,但仍需针对 BTC 的专属方案满足核心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Lombard 推出的 LBTC 成为典型案例。LBTC 定位为机构级收益型比特币,100% 由 BTC 支撑,通过将底层 BTC 质押到 Babylon 比特币质押协议获取被动收益。BTC 持有者既保留核心敞口,又能获得链上稳定回报。
市场表现:
上线仅 92 天,TVL 突破 10 亿美元;
超过 80% LBTC 活跃在 DeFi,用于借贷、提供流动性和再质押策略;
吸引超过 20 亿美元新增流动性,占 Babylon 质押协议 40% 市场份额;
与 Galaxy、Figment、Kiln、P 2 P 等 Finality Provider 深度合作;
被 Aave、Maple、Spark、Morpho 等纳入机构级抵押资产。
安全性方面,Lombard 构建多层防护:机构联盟、多重审批、时间锁、审计,以及链上 PoR(储备证明)。上线至今未发生脱锚事件,接近传统金融“AAA 级”安全标准。
跨链布局上,LBTC 已在 Base、Sui、Katana、BNB Chain 等链上线,SDK 接入 Binance 和 Bybit,为亚洲用户打开 BTC DeFi 直接通道。
LBTC 的出现解决了比特币链上收益的核心问题。以太坊的 LST 模型已验证可行,但直接套用到比特币需要考虑安全、流动性和跨链部署。LBTC 先通过 Babylon 提供质押收益打底,再结合多链部署和 SDK 集成打开流动性,使其在短期内形成规模效应。未来若被更多 DeFi 协议接纳为核心抵押物,或进入稳定币、衍生品等复杂链上市场,比特币的链上资本效率可能迎来质的飞跃。LBTC 或将成为这一波创新的加速器。
总体来看,比特币链上资本化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潜力巨大。随着市场从价格投机转向资产效率与链上收益,越来越多项目在不同方向尝试创新:
多链扩展与互操作性:随着更多 DeFi 协议跨链布局,比特币资产使用场景更丰富;
低风险收益产品增长:投资者对稳健收益需求强烈,收益型比特币产品有望成为主流;
机构与合规参与增加:亚洲及全球机构投资者积极探索链上比特币配置,推动生态成熟;
创新策略试验场:衍生品、再质押、套利和组合策略不断涌现,提升比特币链上流动性和资本效率。
比特币正逐步从“数字黄金”向可活用链上资产转变。各类创新项目共同推动比特币生态发展,让长期持有者和 DeFi 用户更高效释放资产潜力。LBTC 只是其中的一个示例,其展示的路径和思路提示了未来比特币链上金融化的可能方向——多样化、低风险、可组合且跨链。随着更多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比特币将不仅是价值储藏,更将成为链上资本运作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