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稀缺性并非理论上的假设,而是由算法强制执行的结果。最近一次减半发生在2024年4月,矿工区块奖励从6.25 BTC降至3.125 BTC。这是比特币迈向2140年的一系列减半事件中的第四次,每21万个区块(约四年)发生一次,确保新供应量以可预测的速度下降。
剩余的105万枚比特币 将以越来越慢的速度被挖出,最终一枚比特币预计将在2140年进入流通。这种稀缺性因以下事实进一步加剧: 已有230.09枚比特币因私钥丢失或脚本不可用而无法使用 ,导致实际流通供应量进一步减少。Kraken全球经济学家Thomas Perfumo认为,这种“硬通货”特性使比特币区别于容易贬值的法定货币,成为寻求财富保值增值投资者的理想选择。
比特币的稀缺性常被与黄金相提并论,后者是典型的价值储存手段。然而,黄金的供应虽然有限,但其开采量无法通过数学精确预测。
中央银行可以随意印制法定货币 ,而比特币的供应完全不受人为干预。此外,房地产虽具有实用价值,但缺乏比特币的便携性和可分割性。 正如Alex Nam在LinkedIn分析中指出 ,比特币的可编程性和即时转账能力使其成为一种“数字抵押品”,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堪比房地产。然而,黄金在危机对冲方面仍具有独特地位。
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胀时期 ,黄金的表现优于股票和房地产。不过,比特币在减半事件后的历史表现显示了不同趋势。例如,2024年减半后,比特币价格通常会在六个月后达到峰值。尽管 2025年的市场环境导致价格下跌30%至94,000美元 ,分析师认为,这一波动更多归因于宏观经济因素(如美联储政策和投机资本流动),而非供给驱动的基本面。尽管短期内比特币价格波动较大,但其稀缺溢价仍是核心竞争力。机构投资者对比特币的接受度虽仍处于早期阶段,但随着ETF资金流入增加和监管政策逐步明朗,其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
作为一种投资组合多元化工具 ,比特币的供应限制透明且可验证,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算法稀缺性”,契合数字原生投资策略。 正如《比特币杂志》所强调的 ,比特币挖矿供应量达到95%的里程碑,标志着其从投机性资产向财富保值基础组成部分的转变。Perfumo指出, 比特币的发行计划将带来通缩顺风 。随着比特币普及速度加快,这一现象将更加显著。在全球货币实验的时代,比特币的固定供应量为其对抗法定货币过度发行提供了重要制衡。比特币的稀缺性溢价,加上其95%的挖矿供应完成率和预设的减半机制,使其成为长期卓越的价值储存手段。尽管宏观经济逆风和市场情绪可能导致短期波动,但比特币发行机制的内在特性确保了其稀缺性将持续推动价值增长。对投资者而言,这标志着范式转变:一种兼具黄金耐久性、房地产实用性及代码可编程性的数字资产。随着剩余5%的比特币在未来一个世纪内逐步进入流通,其作为去中心化硬通货标准的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