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六的线上交流活动中,互动环节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我尝试了十多分钟,始终无法将希望发言的听众顺利加入讨论,甚至个别发言邀请也未得到回应。这很可能是因为网络问题,最终我不得不提前结束了交流。
实际上,我曾考虑使用国内常用的线上工具进行交流,但考虑到话题定位尚不明确且存在一定风险,加之我希望交流氛围更加自由,因此选择了推特作为平台。然而,最近两次推特交流均出现了各种问题,似乎这个工具也不够顺手。至于未来如何调整,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接下来几篇文章中,我将挑选一些读者提问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详细分享。
在读者留言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美国计划大规模发行稳定币,并可能主要在以太坊生态内完成,为什么以太坊的价格却迟迟不见起色?”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许多人习惯用短期币价的波动来衡量一个项目的价值,甚至是评估某个利好消息的实际意义。
虽然我也关注项目的价格,但我更倾向于从长期视角看待其发展,而不会简单地用短期涨跌来判断项目的现有价值或利好消息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短期价格?
明天是涨还是跌、下周是涨还是跌、下个月是涨还是跌——这些在我看来都属于短期价格。
无数案例表明,市场的短期表现往往充满非理性因素。我会尽量避免被这种非理性情绪裹挟,同时也会尝试忽略甚至利用这种非理性。
市场短期的非理性行为很难真实反映项目的价值,更无法直接决定项目的价格。这种情况非常正常,因为市场大多数时候都是如此。
但从长期来看,市场一定会在某个时点真实地反映一个项目的价值和价格。
这个“长期”具体是多长时间呢?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过段永平请教巴菲特关于这一问题的经验总结。根据段永平的观点,这个时间周期通常是3到4年。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项目确实拥有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最多3到4年,这个利好一定会反映在价格上。
目前,我也采用段永平的方法,尽量忽略市场短期价格的波动。
既然短期价格的波动会扭曲项目的真实价值,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支撑项目价值的关键因素呢?
答案是项目的基本面。
因此,我现在看项目时,几乎只关注项目的基本面及其相关信息,很少再每天盯盘观察价格变化。
如果从基本面及其相关信息来评估以太坊,上述提到的消息以及近期华尔街一些公司开始公开申购以太坊的行为,毫无疑问是对以太坊的重大利好。
Tom Lee最近在接受CNBC采访时发表了一些观点。尽管其中不乏向华尔街喊话、鼓励他们购买以太坊的广告式言论,但他有一句话让我觉得非常实在且中肯:
他认为,未来银行将会购买以太坊。
原因在于,随着大量银行及金融机构可能在以太坊生态上发行稳定币并开展相关业务(如RWA),例如德意志银行正在测试基于ZK技术的以太坊二层扩展方案。如果这些机构要在以太坊及相关生态上发行稳定币或开展业务,他们必然会对以太坊及相关生态的安全性高度重视。而要保障安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购买以太坊,成为节点参与网络安全维护。
所有这些都是对以太坊基本面的重大利好。如果我们相信这些利好最终会被市场兑现,那么就无需担心以太坊未来的长期价格。
至于这个价格何时能够兑现,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我相信不需要3到4年,但也别期待下个星期或下个月就能看到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