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社交媒体上出现多起用户发帖称其欧意账户被冻结、限制提币甚至封号的情况。这些用户在申请解封时,交易所要求提供“收入来源证明”等材料。
有用户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在欧意的经历,推测某些博主可能已被永久封禁,并表示为了解决账号问题耗费大量精力,但最终审核仍失败。
作为Web3领域的专业律师,刘律师将从客观、中立的角度分析此事件,并解读中国内地居民在使用中心化交易所时面临的资金安全与法律风险。
一、交易所如何回应?
针对网上的舆论,欧意交易所迅速作出公开回应。欧意员工Mercy表示,即使是完全合规的用户,也可能因系统误判而受影响,因此平台正在优化识别恶意行为的算法。同时,该员工强调:“只要您没有从事任何非法活动,您的账户和资金安全不会受到影响。”
欧意CEO徐明星则发文表示,因误报问题,约1%的用户可能会收到关于资金来源或个人信息的问询。误报的原因包括:使用VPN访问、通过TOR浏览器访问暗网、单设备异常登录多个账户,以及用户姓名与某些受制裁或政治人物重名。
随后,徐明星再次发文致歉,并解释了虚拟货币交易所“合规风控”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
“一旦确认账户存在违反法律或平台协议的行为,我们(欧意)可能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发出警告、要求补充信息与材料、暂停部分功能,甚至清退账户。在极少数涉及制裁、恐怖活动等情形下,我们有法律义务冻结相关资产。”
此外,他还详细说明了“误报”(False Positives)产生的原因。
二、中国居民使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的法律风险
此前,网络传闻欧意计划进行美股IPO,尽管消息真实性尚未确定,但如果属实,其严格的KYC政策便显得合情合理。
即使IPO为假消息,我们也需要从更高层面解读中国内地用户注册和使用虚拟货币交易所的法律风险。
目前,中国内地适用的虚拟货币监管政策较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9.4公告”和“9.24通知”。前者迫使境内交易所“出海”,后者则全面禁止境外交易所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
“9.24通知”明确规定:
(一)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二)对明知或应知其从事虚拟货币相关业务,仍提供营销宣传、支付结算、技术支持等服务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依法追究责任。
从监管角度来看,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向内地居民提供的服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但由于执法机关缺乏域外管辖权,无法强制关闭服务器或阻止在线服务。
对于内地居民而言,“9.24通知”并未明确禁止个人使用境外交易所。因此,许多交易所仍然允许内地居民通过“+86”电话号码、身份证或护照注册账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持牌交易所(如OSL、HashKey)以及其他国家的交易所(如Coinbase、Kraken)已根据中国监管政策,停止支持内地身份开户。
因此,内地居民使用虚拟货币交易所的风险在于:虽然可以正常使用,但需知晓交易所的服务在中国法律框架下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三、FTX破产案到欧意事件,给我们有何启示?
7月4日,FTX交易所破产方案中提到,如果用户来自“受限制外国司法管辖区”,其索赔资金可能被没收。其中,82%的涉案资金来自中国。
这表明,若所在国不保护虚拟货币投资行为,指望其他国家或交易所保护,未免过于理想化。中国内地的web3投资者堪称“币圈亚细亚孤儿”。
最后,刘律师提醒,对于遭遇账户冻结的内地用户,除了配合交易所解冻外,几乎没有其他有效手段。以欧意官网的法律争议条款为例,若要提起诉讼,需前往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这对普通用户来说成本过高(差旅、误工、律师费等)。
(来源:欧意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