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已成为这一趋势的先行者,将其投资组合中的相当一部分配置于贝莱德旗下的
iShares比特币信托 (IBIT)。 据一份报告显示 ,哈佛大学目前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已超过黄金,标志着机构对比特币看法的根本性转变。这一举措也反映了更广泛的市场趋势:比特币正日益被视为一种补充性的价值储存手段,类似于黄金,但同时具备可编程性和全球可访问性的独特优势。同样,卢森堡的跨代主权财富基金(FSIL)
在2025年创造了历史 ,通过将其7.3亿美元投资组合的1%配置于比特币ETF,成为欧元区首个采取这一举措的国家。尽管配置比例较低,但这反映了FSIL战略性转向另类资产的趋势。FSIL修订后的投资章程允许其将高达15%的资产配置于另类资产,包括加密货币,凸显了机构投资者对日益成熟的数字资产市场的信心。比特币ETF已成为机构投资组合多元化策略的核心。
数据显示 ,捐赠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通常会将投资组合的1%至5%配置于比特币ETF,在低波动时期入场,而在牛市周期中则可能将配置比例提高至5%至15%。这种灵活性使机构能够平衡增长、收益和宏观经济对冲需求。推动比特币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风险状况的演变。自2024年1月现货比特币ETF推出以来,
比特币的日均波动率已显著下降 ,从4.2%降至1.8%,使其更受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青睐。这一降幅归因于流动性增强、机构买入以及受监管的ETF结构带来的稳定作用。此外,比特币ETF提供了一种受监管的托管解决方案,降低了直接持有比特币的操作复杂性。
比特币ETF在分散投资方面的作用还体现在其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上。
Quantpedia的一项2025年研究 发现,在多元资产投资组合中策略性地配置比特币ETF可以提高夏普比率,而不会破坏整体风险状况。该研究强调了比特币与美元的中等负相关性(-0.45)以及与黄金的中等正相关性(0.31),表明比特币可根据市场情况发挥对冲和分散风险的双重作用。然而,比特币的贝塔系数(衡量其相对于传统基准的波动性)仍然较高。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时期,例如2025年11月比特币价格跌破10万美元时,
比特币ETF遭遇大量资金流出 。然而,这些赎回并非结构性故障,而是更广泛的去风险化趋势的一部分,因为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了现金、债券和黄金。这一现象凸显了比特币作为高贝塔系数资产的特性:它对宏观经济情绪敏感,但在风险偏好周期中仍能提供不对称的上涨空间。随着比特币ETF的不断成熟,它们融入机构投资组合的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主权财富基金和捐赠基金尤其能够从比特币作为对冲工具和增长型资产的双重作用中受益。例如,
法国、德国和瑞士正在扩展 加密货币许可框架,创造有利于机构参与的监管环境。此外,
多资产和主题加密货币ETF的兴起 ,例如那些将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纳入其中的产品,反映了机构策略日益成熟的趋势。这些产品使投资者能够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实现多元化投资,同时保持与传统投资组合结构的一致性。比特币ETF已不再是小众实验,而是机构投资者在经济不确定时期寻求应对挑战的战略资产。它们提供受监管的投资渠道,让投资者能够接触到低相关性、对冲通胀且波动性不断下降的资产,从而解决了曾经限制机构投资者采用比特币ETF的关键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捐赠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效仿哈佛大学和FSIL的做法,比特币ETF有望成为现代投资组合中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