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探索加密货币创新与监管透明度之间的平衡点。到2025年,随着天才法案的实施,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以及货币监理署(OCC)逐步更新了针对加密货币活动的指导方针,将其纳入银行“正常业务”范畴。这意味着银行可以无需事先获得监管批准即可推出稳定币、托管服务和抵押贷款等加密相关业务。
美联储联合声明这一转变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由机构需求、技术成熟度以及风险框架调整共同推动的结果。
监管环境已从模糊走向结构化。天才法案于2025年7月18日正式签署成为法律,为稳定币建立了联邦框架,要求其具备100%储备支持并接受定期审计。
《福布斯》文章这种明确性促使像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开始推出自己的加密产品,例如JPMD(一种以美元计价的存款代币),同时也积极探索联合稳定币项目。
CNBC报道与此同时,美联储撤销了2023年关于数字代币的限制性信函,并表示,只要通过现有原则管理风险,相关创新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美联储新闻稿市场反应同样积极。根据Chainalysis报告,截至2025年,美国稳定币交易量预计每月将达到2万亿美元,而今年迄今累计总价值已突破16万亿美元。
Chainalysis 报告此外,贝莱德推出的比特币ETF吸引了高达50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进一步证明了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资产的兴趣正在迅速增长。
PowerDrill分析尽管加密产品的财务表现参差不齐,但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手段的地位愈发稳固。2025年第二季度,非比特币资产整体下跌41%,但比特币却逆势上涨至创纪录的10万美元。
CryptoRank 回顾然而,银行仍面临独特挑战。例如,摩根大通的 JPMD 代币基于Coinbase的以太坊第2层网络运行,在封闭生态系统内体现部分准备金模型,为机构客户提供计息能力。虽然具体盈利数据尚未公开,但其设计显示出流动性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FRNT 子堆栈德勤预测,到2025年,非利息收入将占银行平均资产的1.5%,这主要得益于加密货币相关费用及资产管理业务的增长。
德勤展望不过,这种增长必须与不断上升的运营成本相平衡,包括网络安全投资以及对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框架的合规支出。
美联储分析去中心化平台的崛起正在改变行业格局。例如,PancakeSwap第二季度交易量激增539.2%,这对依赖传统流动性池的银行构成了挑战。
CoinGecko 报告同时,由于稳定币缺乏FDIC保险,一旦发行商破产,消费者可能蒙受损失。
《连线》文章美联储2025年的研究表明,系统性风险尤其集中在商业房地产领域以及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NBFI)的风险敞口上。
金融研究杂志此外,全球经济衰退可能导致避险情绪升温,从而引发资金从受保的银行账户流向高收益的加密平台,加剧市场脆弱性。
兰德评论摩根大通的JPMD代币是其向机构级加密解决方案转型的重要标志。通过整合Coinbase的Base网络,JPMD提供了实时结算和存款保险功能,这是其他加密原生稳定币所不具备的优势。
Cointelegraph文章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正联手开发一种联合稳定币,利用其机构信任来与Tether和Circle竞争。
PYMNTS 文章银行业的长期转型取决于三大支柱:监管协调、机构采用和风险缓解。CLARITY法案预计将厘清SEC和CFTC在数字资产监管中的角色,进一步塑造这一领域。
毕马威监管议程然而,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网络安全威胁、法律不确定性以及传统系统与去中心化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需求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琼斯·戴洞察总体来看,加密货币的发展轨迹表明,它将成为传统金融的补充,而非颠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