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发布最新报告警告称,随着与美元挂钩的数字资产日益成为传统银行体系的替代选择,到2028年,稳定币可能从新兴市场(EM)银行吸走近1万亿美元的资金。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门预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稳定币储蓄规模可能在三年内从目前的1730亿美元飙升至1.22万亿美元。这一历史性资本重新配置将重塑弱势货币和高通胀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该预测也与美国财政部对2028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的预期相符,进一步凸显了其潜在颠覆性。
报告指出,稳定币(与美元1:1挂钩并以现金或短期国债为支撑的加密货币)正迅速成为新兴市场国家数百万人的“美元银行账户”。渣打银行全球数字资产研究主管Geoffrey Kendrick与经济学家Madhur Jha认为,稳定币因其全天候可访问性、流动性和可靠性,正在取代传统银行系统在通胀和货币不稳定地区中的角色。例如,在委内瑞拉等国家,近年来年通胀率超过200%,而像Tether这样的稳定币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易中。
USDT 和 Circle 的 USDC 正逐步取代当地货币的功能。根据Chainalysis的数据,委内瑞拉在2024年全球加密货币采用率排名中位列第13位,而稳定币占阿根廷和巴西加密货币交易的60%。报告还强调,埃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土耳其、印度、巴西和肯尼亚是存款外逃风险最高的经济体。在这些地区,稳定币正在填补薄弱金融体系留下的空白,使用户能够对冲通胀并在无需依赖本地银行的情况下获得美元敞口。例如,在委内瑞拉,商家已开始使用稳定币(当地人称之为“币安美元”)为商品定价;而在阿根廷和巴西,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USDC和USDT来管理货币波动。渣打银行预计,随着稳定币用户从大型持有者扩展到更广泛的中小规模用户群体,当前集中在新兴市场储蓄钱包中的稳定币供应量将继续增长。
这一趋势对传统银行的影响深远。报告警告称,稳定币可能通过将储蓄转移至数字替代品,削弱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包括吸收存款和创造信贷的能力。这种转变可能破坏存款与贷款之间的联系,降低银行的贷款融资能力,并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表达了类似担忧,他指出,稳定币可能通过分离货币存储与信贷提供功能,“重塑英国的金融体系”。尽管监管机构正采取措施应对,如英国提议设定存款上限,德国限制某些稳定币的发行,但渣打银行认为,这些举措可能不足以遏制稳定币的普及势头。
尽管美国《GENIUS法案》禁止符合美国规定的稳定币发行人向持有人提供收益,但在新兴市场,稳定币需求依然强劲。这些市场的用户更关注资本保值而非回报率,“资本回报比资本回报率更重要”的观念在这些地区尤为突出。2025年第三季度,稳定币净发行量达到创纪录水平,Tether的USDT、Circle的USDC和Ethena的发行总量超过450亿美元。稳定币市场总市值近期突破3000亿美元,显示出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流动性压力和监管碎片化等系统性风险的质疑。
渣打银行的分析认为,稳定币的崛起并非边缘趋势,而是一场正在进行的系统性转型。新兴市场银行面临关键抉择:要么适应变化,将稳定币整合到财务和跨境支付系统中,要么面临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的风险。随着全球金融格局的演变,从传统银行流向数字金融替代方案的1万亿美元资金,或将重新定义金融机构在21世纪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