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加密货币的积极态度引发了广泛关注。外界普遍认为,白宫对数字资产的友好政策是对硅谷创新力量的一种支持,或者是基于对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效率提升方面的认可。
然而,这两种解释或许都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原因:美国正面临严峻的债务问题。不仅因为其债务已高达37万亿美元且仍在增长,更重要的是,谁将继续购买这些债务。
长期以来,外国买家一直是美国借贷的重要支柱,但这一局面正在改变。例如,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曾经最大的持有者日本也在削减其持有量。
在利率维持在4%以上的背景下,华盛顿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将目光投向了加密货币领域,尤其是稳定币。他认为,稳定币可能是解决美国债务问题的关键。
稳定币——与美元挂钩的数字代币——现已成为美国债务需求增长最快的来源之一。这种现象背后有一个简单的数学逻辑:每存入1美元稳定币,大约有0.90美元流入美国国债。相比之下,银行存款中只有约11%的资金最终流向美国国债。
换句话说,每当1美元从银行存款转移到稳定币时,就会产生约0.79美元的净新增美国国债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像Tether这样的大型稳定币发行方能够跻身美国国债前20大持有者之列,其持有的美国债务超过125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发行USDC的Circle公司,它们共同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甚至超过了某些主权国家。
简而言之,稳定币不仅仅是加密货币交易者的工具,它们已经成为满足美国国债需求的独特且高效的渠道。
特朗普政府为促进国内稳定币市场的繁荣似乎并非偶然之举。7月通过的《天才法案》规定,稳定币必须以现金或短期国债一对一支持,这实际上将更多资金引导至政府债务。与此同时,《数字资产市场澄清法案》承诺制定首部联邦加密货币投资规则手册。
贝森特本人也毫不掩饰地表示,稳定币可以刺激对美国政府债务的需求,并巩固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此外,政府还采取了其他措施,包括建立战略性比特币储备和更广泛的美国数字资产储备,以及签署行政命令禁止银行阻止加密货币交易。
这些举措降低了加密货币的感知风险,吸引了新参与者,并最终将更多美元推向稳定币,从而进一步推动美国国债的需求。
尽管势头强劲,但这一策略仍存在风险。相对于50万亿美元的美国金融体系,稳定币的规模仍然较小,且需求变化无常。如果市场情绪转变或加密货币采用停滞,财政部的竞购规模可能会迅速萎缩,届时华盛顿将再次陷入寻找买家的困境。
此外,由于稳定币发行人仅限于持有现金和短期美国国债,这种机制可能导致需求过度集中于收益率曲线的前端,进而影响美国债务的期限结构。同时,银行也可能因存款涌入稳定币而受到威胁,导致传统金融机构与其之间的竞争加剧。
主流观点认为,特朗普的加密货币转型是为了迎合硅谷或推动创新。但实际上,这一策略更为务实且紧迫。稳定币被定位为美国国债需求的“特洛伊木马”,它比银行或外国主权债务更有效地将全球美元引导至美国国债。
这一策略能否成功,还是会引发又一个泡沫,仍有待观察。但它确实重塑了加密货币的讨论焦点:在华盛顿看来,稳定币并非配角,而是维持美国债务机器运转的重要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