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antera Capital
整理&编译:Janna,ChainCatcher
本文由Pantera Capital普通合伙人兼投资组合经理Cosmo Jiang撰写。随着数字资产投资逐渐从“囤币等涨”阶段进化,数字资产财库(DATs)凭借其“提升每股净资产、多赚底层代币”的独特逻辑,成为机构投资者争相布局的热门赛道。Pantera已豪掷3亿美元重仓DATs,而BitMine凭借其ETH储备战略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焦点。本文将为您拆解DATs的价值创造密码,深入分析机构选择这一赛道的核心逻辑,并读懂数字资产投资的新趋势。
我们对DATs的投资逻辑基于一个简单前提:通过收益增长,DATs能够提升每股净资产价值,最终实现比单纯持有现货更多的底层代币持有量。因此,持有DATs可能比直接持有代币或通过ETF持有代币具备更高的回报潜力。截至目前,Pantera已在全球范围内向DATs部署超过3亿美元资金,覆盖多种代币。这些DATs正利用其独特优势,通过策略性增持数字资产实现每股价值增长。以下是Pantera DATs投资组合的概况。
BitMine Immersion是一家聚焦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资产金融化的创新型企业,纽交所代码为BMNR。作为Pantera DAT基金的首笔投资,BitMine展现了清晰的战略路径和卓越的执行力。BitMine董事长Tom Lee提出了长期愿景——收购全球5%的ETH供应量,即“5%炼金术计划”。我们认为,深入分析BitMine的价值创造过程,可以为理解高执行力DATs的运作模式提供典型案例。
自启动储备策略以来,BitMine已成为全球最大的ETH储备方及第三大DAT(仅次于Strategy和XXI)。截至2025年8月10日,BitMine持有115.0263万枚ETH,价值49亿美元。同时,BitMine是美国流动性第25高的股票,截至2025年8月8日的五日日均交易额达22亿美元。
DATs成功的核心在于底层代币的长期投资价值。BitMine的DAT策略基于以下判断:随着华尔街的全面链上化,以太坊将成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宏观趋势之一。正如我们在上月提到的,“大链上迁移”正在进行——Token化创新和稳定币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目前已有250亿美元真实资产上链,加上2600亿美元稳定币(相当于全球第17大美国国债持有方),共同推动这一进程。正如BitMine董事长Tom Lee于2025年7月初所说:“稳定币已成为加密领域的ChatGPT级现象。”
这些活动主要发生在以太坊网络,使ETH能够从区块空间需求增长中直接受益。随着金融机构日益依赖以太坊的安全性支撑业务,它们将更有动力参与权益证明网络,进一步推高ETH需求。
在确立底层代币的投资价值后,DATs的商业模式聚焦于最大化每股代币持有量。主要途径包括:
BitMine在启动ETH储备策略首月即实现了惊人的每股ETH增长,增速远超同行。其首月ETH增持量已超过Strategy前六个月的总量。BitMine主要通过股票发行和质押收益实现增长,预计将很快拓展至可转换债券等融资工具。
来源:BitMine,2025年7月27日
DAT的价格可拆解为三个要素的乘积:(a) 每股代币量 (b) 代币价格 (c) NAV乘数(mNAV)。6月底,BitMine股价为4.27美元/股,约为初始DAT融资后4美元/股NAV的1.1倍。一个多月后,股价飙升至51美元/股,约为30美元/股预估NAV的1.7倍。这一个月内1100%的涨幅中,约60%来自EPS增长(330%),20%来自ETH价格上涨(2500美元涨至4300美元),20%来自mNAV扩张(1.7倍)。这表明BitMine股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是每股ETH持有量(EPS)的增长,这是管理层可控的核心引擎,也是DATs区别于单纯持有现货的关键。
我们尚未探讨的第三个因素是NAV乘数(mNAV)。自然有人会问:为何有人愿意以高于净资产价值(NAV)的价格购买DATs的股票?这里可以类比银行等基于资产负债表运营的金融机构来理解:银行通过资产创造收益,对于那些被认为能持续产生高于资本成本收益的银行,投资者会给予估值溢价。优质银行的交易价格往往高于其净资产价值(或账面价值),例如摩根大通(JPM)的市净率超过2倍。同理,如果投资者相信某家DAT能够持续提升每股净资产价值,就可能愿意以高于NAV的价格对其估值。我们认为,BitMine单月约640%的每股净资产增长,足以支撑其NAV乘数溢价。BitMine能否持续执行其战略还有待时间检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挑战。但其管理团队及迄今的业绩记录,已吸引到斯坦·德鲁肯米勒、比尔·米勒、ARK投资等传统金融机构巨头的支持。我们预计,正如Strategy的发展历程所示,优质DATs的增长潜力将得到更多机构投资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