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联储工作期间,我们常开玩笑说,我们的职责就是维护现状。美联储长期以来肩负着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而非制造混乱的使命。然而,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沃勒在近期一次讲话中提议,要求美联储工作人员研究为非银行支付机构开设一种新的“支付账户”。本周举行的美联储支付创新会议标志着对“只有银行才能在美国转移资金以及只有银行才有权访问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这一假设的首次重大挑战。
当我在2023年撰文提到“稳定币是货币未来的战场”时,我还补充道,真正的竞争在于谁能进入货币体系——是银行、金融科技公司,还是去中心化网络?两年后,沃勒的提议将这场斗争直接带入了美联储的核心讨论。
与英国和欧盟不同,美国尚未建立类似全面框架以支持电子货币机构等支付服务提供商。非银行机构必须遵守50个州各自的货币转移法,或者依赖银行合作伙伴。尽管美国货币监理署(OCC)长期探讨金融科技章程,但始终未能落地。这种监管真空迫使创新者自行填补空白,也为稳定币发行人成为数字时代事实上的支付公司铺平了道路。然而,这些稳定币发行人无法直接接入美联储的支付基础设施,通常需要通过银行合作来实现。
沃勒提出的“支付账户”(他称之为“精简主账户”)将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机构直接接入美联储的支付系统,但其权限远不及传统银行。这类账户的余额不会产生利息,可能设有上限,并且无法享受日间透支或贴现窗口服务。其唯一功能是促进支付。
几十年来,美国的所有交易最终都依赖于银行在美联储开设的账户。金融科技公司、信用卡网络和数字钱包只能通过与银行合作来进行创新。而支付账户的引入将改变这一模式,为非银行机构开辟一条狭窄但受监管的通道,直接连接到核心货币基础设施——实际上相当于通过美联储系统创建了一种事实上的美国支付宪章,而非通过立法实现。
沃勒的提议在许多方面复兴了狭义银行的理念——即将银行的支付功能与其信贷创造功能分离。狭义银行专注于持有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其存在目的是转移资金,而非放贷。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这一概念曾多次被提出,但在美国从未获得广泛关注——直到现在。
这种支付账户还可能重塑稳定币在货币体系中的定位。稳定币发行商本身类似于狭义银行——持有全额储备并专注于支付而非贷款业务。然而,《GENIUS法案》并未赋予他们直接接入美联储支付渠道的权利,而这正是将稳定币发行人纳入美国货币体系的关键一步。
如果稳定币发行人能够通过美联储支付账户直接持有储备,那么他们的代币将由央行货币本身提供支持。这不仅为美联储提供了更多工具来管理稳定币发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还能弥合私人和公共数字美元之间的鸿沟。
由美联储支付账户支持的稳定币也可以为零售央行数字货币提供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沃勒长期以来对美联储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持怀疑态度。他的支付账户提案则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让私营部门在前端进行创新,同时保留美联储作为可信结算层的角色。
在我任职于美联储期间,维护现状似乎等同于维护金融稳定。然而,稳定并不意味着停滞,而是取决于适应性——包括央行为保持对货币杠杆的控制而进行创新的能力。借用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的小说《豹子》中的一句话:“如果我们想让事情保持现状,就必须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