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支付(BRICS Pay)是一个正在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共同开发的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旨在促进以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该系统的目标是减少对美元及SWIFT网络的依赖,为成员国提供一种无需通过传统美元结算即可处理国际交易的替代方案。
金砖国家支付体系的雏形可追溯至2014年福塔莱萨峰会,当时成员国设立了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旨在降低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依赖。2020年代初,金砖国家支付工作组成立,负责设计所需的技术架构。2024年10月,一个可运行的原型在莫斯科成功演示。
在喀山峰会上,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表示:
“我们正在研究扩大使用国家货币和结算方式的可能性,并希望建立能够确保其安全可靠的工具。”
这一表态凸显了金砖国家支付系统作为摆脱西方控制、实现货币独立的重要工具的地位。
自1973年以来,SWIFT已连接了200多个国家的11000多家金融机构,但其运行受制于西方治理结构。将某些国家排除在SWIFT之外已成为地缘政治武器,例如针对俄罗斯和伊朗的制裁。BRICS Pay的设计初衷正是作为一种不受西方控制的替代方案。
金砖国家各自贡献其支付基础设施,共同构建更广泛的支付网络。印度的统一支付接口(UPI)、中国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俄罗斯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TFM)以及巴西的Pix系统正逐步整合。这些技术的融合旨在实现无需美元中介的跨境交易。
珍妮特·耶伦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证时承认:
“美国实施的制裁越多,金砖国家就越会寻求不涉及美元的金融交易方式。”
这表明,西方制裁实际上加速了新兴经济体探索SWIFT替代方案的步伐。
金砖国家支付系统通过消除成员国间交易中的美元兑换需求,直接支持更广泛的去美元化议程。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透露,目前俄罗斯和中国之间超过90%的相互支付都以卢布或人民币进行。这与几年前美元主导此类交易的情况相比,标志着重大转变。
2024年喀山峰会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代理银行网络和扩大使用本币结算的重要性。这种做法有助于降低受美国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并增强抵御制裁压力的能力。
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在金砖国家峰会上呼吁:
我们需要一套新的国际贸易经济议程,以及切实可行的货币兑换方案。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势在必行。
除金砖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对该倡议表现出高度关注。目前已有13个国家加入金砖国家行列,包括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和土耳其。这表明,新兴经济体寻求摆脱对美元依赖的趋势日益明显。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探索无需依赖西方传统金融体系即可进行跨境支付的可能性,这一趋势未来将继续增强。尽管互操作性和货币转换系统等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金砖国家支付平台(BRICS Pay)仍被宣传为寻求金融自主的国家的可行解决方案。
该平台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其扩展速度以及贸易量向该平台转移的程度,从而使其成为国际层面上可行的长期结算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