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loading...

近日,美联储宣布降息后,加密市场却出现暴跌行情,令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按照常理,降息被视为对风险资产的利好消息,但为何币圈反而崩盘?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每一轮市场周期中都有迹可循。降息虽然表面利好,但其背后的逻辑远比想象复杂。
加密市场的走势往往提前反映了市场预期,而非等到消息正式公布。早在美联储宣布降息之前,市场已经普遍押注这一结果,机构、巨鲸和散户纷纷提前入场。当降息消息正式落地时,主力资金往往选择砸盘套现离场。因此,尽管新闻是利好,行情却转为利空。
简而言之,“利好不是开始,而是结束。”历史数据显示,几乎每次降息后的首月,加密市场都会走出类似的“假利好行情”。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市场真正担忧的并非降息本身,而是降息背后可能暗示的经济问题。这表明经济可能出现疲软,资金会优先流向实体经济,而非高风险的加密资产。
许多人将降息误解为“开水龙头”,但实际上,降息只是一个信号,并不意味着资金会直接流入所有市场。银行可能不愿放贷,市场流动性依然紧张,而美国财政部发债吸走了大量资金。此外,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配置美债和黄金等避险资产,而非波动性极高的加密货币。
换句话说,尽管市场上资金总量增加,但这些资金并未流入币圈。降息虽有助于提振经济,却未必能推动加密行情。
降息周期通常出现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利润下滑、就业数据疲软、市场情绪趋于谨慎。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最先被抛售的往往是波动性最大的资产,例如比特币和以太坊。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黄金上涨、美债上涨、美元回流,而加密市场却大幅跳水。资金正在撤离高风险资产,而非追逐收益。
有时,暴跌并非因为本次降息本身,而是因为市场对未来降息的预期发生了变化。例如,美联储此次降息25个基点,但暗示年内可能不会再进一步降息。市场立刻解读为宽松周期不如预期激进,从而引发砸盘。
币圈行情始终由“预期”主导,而非“事实”。结合昨日美联储的消息来看:
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并决定放弃量化紧缩(QT),计划一个月后结束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然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记者会上表示,通胀短期内仍有上行压力,就业面临下行风险,当前局面颇具挑战。对于12月是否再次降息,委员会内部存在较大分歧,部分成员认为应暂停行动。此外,鲍威尔提到,较高的关税正推升某些商品类别的价格,导致整体通胀上升。
不可否认,降息和结束缩表确实是利好消息,但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已产生分歧。此外,当前流动性仍主要流向美股市场,尚未分流至加密领域。可以看到,美股屡创新高,黄金虽有回调但涨势依旧强劲,而加密市场则暂时处于区间震荡状态,预计短期内将在3700-4300区间内波动。
至于今日的插针行情,或许与某些外部因素有关,具体原因不便详述,读者可自行查阅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