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loading...
2025年,香港在加密货币资金管理领域的监管变革标志着数字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严格的监管框架不仅为市场带来了更高的透明度,也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创新的机遇。随着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收紧对转型数字资产资金管理(DAT)公司的上市规则,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战略方向以适应新的合规环境。
香港交易所近期驳回了五份数字资产转型申请,凸显了监管方向的重大转变。据Cryptonews的报道[^1],港交所强调,只有那些能够证明加密货币持有与其核心业务密不可分的公司才能获得批准。这一举措旨在筛选掉“纯加密货币”空壳公司,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尽职调查必须超越财务指标,涵盖战略是否符合监管预期。例如,截至2025年9月,预计将有178家上市公司共持有989,926枚比特币,价值1070亿美元[^1]。这种规模的数字资产持有量使得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蚂蚁集团在香港的积极布局展示了大型企业如何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合规策略抢占市场先机。根据LiveBitcoinNews和Coinotag的报道[^2][^3],蚂蚁集团于2025年6月申请了包括“ANTCOIN”在内的商标,并计划推出稳定币服务。这些举措表明,蚂蚁集团正在为其未来的数字资产服务铺平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备案涵盖区块链平台和代币转移服务——这是一种以知识产权为先的方法,在监管明朗化的同时保留了选择权。蚂蚁集团的策略与香港证监会通过监管信号鼓励的运营态势高度一致,为其他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与蚂蚁集团专注于数字资产不同,像布鲁克菲尔德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则通过多元化的基础设施投资来应对监管和市场风险。据报道,布鲁克菲尔德与合作伙伴在青衣安开发了一座24.6万平方英尺的冷库设施[^4]。这一项目虽然与加密货币无直接关联,但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如何通过构建持久的、能够产生收入的资产来对冲特定行业的监管变化。
布鲁克菲尔德的全球资产管理能力与本地合作伙伴相结合,打造了一个风险调整后多元化投资的模板,与加密货币相关策略相辅相成。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推出的“A-S-P-I-Re”路线图为机构运营定下了基调。该框架简化市场准入、优化合规、拓展产品线、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并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5]。关键运营要求包括对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 (VASP) 的强制性许可、严格的反洗钱/了解你的客户 (AML/KYC) 协议以及资产隔离规则。
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对稳定币的态度也提高了审批前的预期和审慎监管措施。正如一位合规专业人士所指出的,香港监管的清晰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提高了准入门槛,但也使准备充分的准入者更容易进入市场。
尽管香港在反欺诈措施方面取得了进展——疑似数字欺诈率已从2025年的3.8%降至2.7%[^8]——但该市仍遭受重大损失。据TransUnion调查显示,本地企业因欺诈造成的损失高达920亿港元,约占年收入的7.1%[^8]。如此巨大的损失凸显了采用机构级合规工具和运营控制措施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香港与国家战略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计划的契合,正在加速人工智能、自主系统和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的应用。这些因素有利于科技赋能的合规和监控解决方案,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降低欺诈风险并提高运营效率的机会。
香港2025年加密货币资金管理监管条例要求机构投资者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成功取决于以下三大支柱:
随着香港巩固其作为受监管的加密货币中心的地位,将严格的监管策略与深思熟虑的战略多元化相结合的机构投资者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能够在监管日益严格但又充满活力的市场中蓬勃发展。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