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区块链国际周暨第十一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今日在上海举行,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表了题为《以太坊新进展及应用未来》的主题演讲。Vitalik指出,过去十年中,区块链与密码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而未来的五到十年将迎来“真正可用、可扩展且低成本”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区块链活动。在过去的十年里,区块链和密码学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从最初的起步阶段到现在,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主张已经远超十年前的想象。
今天我想讨论的是,如果区块链结合零知识证明(ZK)、全同态加密(FHE)等技术变得高度可扩展、开发者友好且成本低廉,我们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
密码学技术包含多个部分。首先是签名,其次是加密。回想20年前,ACBS(音)这一技术并不存在,但如今几乎所有网站、应用程序都依赖于现代加密技术。这背后的原因是签名和加密的成本几乎降到了零。事实上,早在1976年和1978年,相关重要论文就已发布,并出现了RSA等现代签名和加密算法。
进入1980年代后,数字签名的功能逐渐完善,到2015年,这些技术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既便宜又简单,不再需要担心其缺陷。
在最近十年中,密码学领域出现了两项重要新技术:零知识证明(ZK)和全同态加密(HE)。目前,每秒可以验证超过200万次哈希值,效率极高且安全性不断提升,开发者体验也十分优秀。
全同态加密技术在2023年至2025年间实现了十倍性能提升。与此同时,Layer 2扩展解决方案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Blocks技术,目前已支持6个Blocks,并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扩展到50个。此外,Layer 2的交易处理能力从今年的3000万提升至4500万,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10倍甚至100倍。
随着这些技术成本的降低和开发者体验的优化,区块链技术正迎来新的转折点。过去人们常问:“为什么需要ZK或区块链?”而五年后,更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使用ZK或区块链呢?”
以太坊的发展也令人振奋。当前已有许多ZK EVM项目能够实时证明以太坊Layer 1区块,这是两年前被认为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实现的技术突破。现在,仅需约50个GPU即可实时验证几乎所有以太坊区块,这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的扩展性和去中心化。
除了扩展性,ZK技术还带来了隐私保护的优势。我们正在探索以太坊上的隐私解决方案,包括链上和链下交易隐私。同时,硬件领域也面临挑战——“不是你的私钥,不是你的币”已成为共识,而未来可能还需要关注“不是你的硅,不是你的私钥”。因为所有密码学操作都依赖于硬件运行和存储,因此硬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这种问题不仅存在于区块链领域,物联网、医疗等领域同样面临隐私和安全的考验。我们最近启动了一个有趣项目,通过小型设备监测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这些设备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环境状况,还能借助密码学技术保护数据隐私。
最后,我总结了三点参与方式:
展望未来五到十年,我们或许会发现ZK和区块链技术如同当今的HTTPS一样普及且便捷。届时,我们可以专注于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创造更多价值。答案并不简单,但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实验,逐步积累经验。
我很高兴能够与大家一起参与技术研发的过程,期待未来继续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