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的万亿美元豪赌堪称科技史上最大的金融冒险之一。目前,这家人工智能公司正行走在巨额收入与更大规模支出之间的钢丝上。数据显示,OpenAI 的年收入约为 130 亿美元,但令人瞩目的是,它承诺在未来十年投入超过 1 万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开发。萨姆·奥特曼 的人工智能战略旨在将 ChatGPT 的 8 亿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通过创新产品推动收入增长,并构建如 OpenAI Stargate 项目这样庞大的基础设施。然而,这一系列目标需要在五年内实现,而时间紧迫、压力倍增。
截至目前,ChatGPT 的全球用户数已达约 8 亿,但其中仅有约 5% 的用户愿意支付每月 20 美元的订阅费用。这意味着大约 4000 万付费用户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在这 130 亿美元中,约 70% 来自普通用户而非大型企业交易,这对 OpenAI 的万亿美元计划来说既是优势也是隐忧。
在支出方面,挑战更加严峻。甲骨文、英伟达、AMD 和博通等公司已达成超过 26 千兆瓦的计算能力协议。为支持这些计算需求,OpenAI 必须投入巨资建设 AI 基础设施,而这笔投资远超目前的资金投入。Sam Altman的人工智能战略需要在未来五年内找到解决收入与支出差距的方法。
为了弥补资金缺口,OpenAI 制定了详细的五年计划。该公司正在探索多种新业务领域,包括政府合同、购物工具、视频服务以及消费级硬件。此外,OpenAI Stargate 项目作为关键一环,目标是成为一家领先的计算供应商,可能将其基础设施出售给其他公司,同时用于自身运营。
这一时间表并非随意设定,而是基于现实压力。如今,美国许多主要公司依赖 OpenAI 履行重要合同,任何失误都可能对市场稳定性造成重大影响。OpenAI 的收入增长必须加速,新的收入来源也需要在期限内实现。一切必须按计划推进,否则万亿美元计划或将面临失败。
风险不仅限于 OpenAI 的资产负债表。一些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已经将 OpenAI 的技术深度整合到其核心业务中,这种依赖关系在两年前尚不存在。如果 OpenAI 的万亿美元计划因支出压力而失败,连锁反应将波及多个行业。
这场豪赌的前提在于,人工智能的普及速度必须足够快,以证明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性。目前,OpenAI 平台拥有 8 亿用户,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将更多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利用 Sam Altman 的战略扩展企业服务,以及推出与 OpenAI Stargate 项目相关的新产品,或许能够确保收入的可持续增长。然而,容错空间极小,未来五年将成为决定 OpenAI 这场豪赌成败的关键。
目前,OpenAI 已签署多项基础设施协议,设定了明确的收入目标,并承诺了巨额支出。现在的问题是,OpenAI 的万亿美元计划能否在资金耗尽之前获得回报,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