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loe,ChainCatcher
10月11日,Base创始人Jesse Pollak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表一系列贴文,公开批评部分中心化交易所向项目方收取2%至9%的代币供应量作为上币费用。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了行业内对中心化交易所上币费合理性的广泛讨论。
该系列贴文获得了超过百万次浏览,Zerebro创始人Jeffy Yu转发并爆料称:“我们在开发Zerebro时,币安要求支付100万美元的上币费;Bybit则索取了大量代币和25万美元现金;此外,做市商Wintermute甚至要求获得10%的代币供应量(100,000,000个代币),并在事后直接抛售牟利。”
尽管随后币安官方出面回应,经过核实,Zerebro并未出现在其上币记录中,并推测Jeffy可能遭遇诈骗。然而,Jesse的言论依旧点燃了社区对于中心化交易所收费模式的激烈争论。业内人士纷纷爆料,部分知名交易所以高额上币费为条件,对项目方施加不合理要求。
东西方上币路线分歧,Jesse为何发起抗争?
Web3独立研究员Haotian对此分析道,上币费本身并非问题所在,而是作为一种质量筛选机制,逻辑上具有一定合理性。“CEX提供流量入口和退出通道,做市商提供流动性支持,收取上币费似乎无可厚非。”
“但Jesse真正焦虑的并不是这9%的上币费,而是那套由‘神秘东方力量’所构建的‘搭台子+退出机制’组合拳。”Haotian补充道。
以币安推出的“Alpha观察区”为例,这一机制为许多小型项目提供了快速上币的机会。只要项目具备一定热度,便可迅速进入观察区获取流量。用户通过刷取Alpha积分参与活动,获得空投激励的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做市商的风险。
而项目方在上线合约交易后,可以通过做空合约进行对冲操作,实现快速撤资与退出。整个流程形成了一种高度联动的“快速拉盘-对冲退出”循环,成为不少项目的“最优策略”。
“某种程度上,币安的垄断已不仅仅是注意力和流动性的层面,更是在悄然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使得‘快速退出’逐渐取代了‘长期建设’。这才是Jesse焦虑的核心所在。”Haotian总结道。
用户急刷积分、项目方急套现,激励设计导致“快进快出”
过去,Jesse一再强调“无需许可的代币发行”以及“持续培养长期持有者”的理念,希望通过去中心化的市场机制,让开发者从第一天起便与社群共同经营项目,而非将交易所视为短期退场工具。
资深二级市场分析师@JunShao_666表示:“Jesse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这套机制正在改写Crypto领域的‘价值磁场’,动摇了他的核心利益。”
根据DeFiLlama的历史数据,在Binance Alpha上线的项目中,超过70%的TVL在三个月内腰斩。这种激励设计显然偏向“快进快出”:用户刷积分换取空投奖励,而项目方则利用对冲手段快速套现。
相比之下,Base和Coinbase的发展路径更倾向于“链上冷启动”。项目首先在DEX上无许可上市,建立真实且紧密绑定的持有者群体,之后再登陆中心化交易所完成分发。正是这种Day 1扎根的理念,帮助Base在2024-2025周期内实现TVL从零飙升至超100亿美元。
然而,币安的这套速食机制却让一些项目方开始质疑:为何还要在Base上慢慢耕耘?直接上线币安,一个月内拉盘套现岂不更好?
Jesse认为,自家平台投入了大量资源打造先进的基础设施,例如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的flashblocks,以及与DEX的深度整合,旨在为项目方提供一个公平、开放且高效的链上发展环境。
然而,当前这些基础设施却面临被其他以快速退出和高额上币费模式为主的中心化交易所“搭便车”的风险。这种竞争态势无疑加剧了Jesse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