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主权行为体和机构加速采用比特币,这项始于2021年的边缘实验如今已发展成为各国应对法定货币贬值、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美元主导地位下降的战略要务。目前,已有27个国家积极将比特币纳入其金融体系,13个国家正式建立了战略比特币储备(SBR)。比特币已不再是一种投机工具,而是现代货币政策的重要基石。
美国政府于2025年3月发布的行政命令设立了战略比特币储备(SBR),这一举措标志着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大转折。美国将通过执法部门扣押获得的20万枚比特币(BTC)作为储备资产,并将其与黄金和外币一起纳入国库投资组合。据白宫声明,此举旨在“对冲35万亿美元国家债务的风险,同时确保美国在数字资产时代的领导地位”。
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萨尔瓦多是第一个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目前持有6,162枚比特币,并利用其储备为比特币城等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不丹则依靠过剩的水力发电,通过国家支持的挖矿业务积累了超过7,486枚比特币,占其GDP的近10%。此外,瑞士公民发起的一项倡议要求瑞士国家银行强制持有比特币,目前已获得10万个签名,显示了瑞士民众对金融主权的积极推动。
这些努力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趋势:比特币正被视为传统储备资产的去中心化替代品。德意志银行分析师指出,比特币的“可编程稀缺性和与法定资产的低相关性”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通胀和地缘政治不稳定对冲工具。
得益于监管明晰度和基础设施进步,机构投资者对比特币的需求在2025年呈爆发式增长。根据美国交易所数据,2025年初获批的比特币ETF吸引了超过5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上市公司购买了944,330枚比特币,超过了2024年的总量。这种激增不仅仅是投机行为,而是机构投资组合重新调整的体现。
传统上持谨慎态度的各国央行现在也在探索比特币在多元化投资中的作用。例如,日本央行已悄悄购入19万枚比特币,而欧洲央行正在研究比特币作为“美元永久看跌期权”的潜力。自2023年以来,比特币的波动性下降了40%,这使其在战略价值上更能与黄金相媲美。
在后美元时代,储备资产从传统资产向比特币的重新配置正在加速。随着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自1970年以来首次跌破50%,各国正在寻求其他货币来降低货币风险。比特币因其便携性和抗贬值能力而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候选货币。
例如,巴西的RESBit计划和俄罗斯的国际储备分配策略均表明了这一点。俄罗斯计划将其国际储备的5%分配给比特币,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增强经济独立性。与此同时,俄罗斯非正式地使用比特币进行国际交易,凸显了其作为规避制裁工具的作用。
然而,这一转变并非没有挑战。日本拒绝设立国家比特币储备,反映了人们对波动性和监管分类的担忧。尽管如此,支持者认为,比特币的稀缺性和去中心化特性为法币驱动的风险提供了独特的平衡。
对投资者而言,比特币的制度化标志着一种范式转变。这种资产不再是一种投机性赌注,而是一种合法性日益增强的战略储备。随着各国央行和主权行为体持续重新配置储备,比特币的价格走势将越来越接近黄金——一种价值储存手段,而非投机工具。
然而,风险依然存在。监管分歧、技术漏洞以及宏观经济波动可能会阻碍比特币的普及。但比特币发展的势头不可否认。目前已有13个国家正式批准了SBR,机构需求超过了挖矿供应,比特币在全球金融中的地位正在巩固,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新时代,问题不再是如果比特币将成为储备资产类别的一部分,而是多快世界将会适应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