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比特币(BTC)价格强势突破125,000美元大关,再度刷新历史新高,标志着加密市场正式进入新一轮狂热周期。随着BTC的强劲上冲,主流山寨币如Aster、BNB等全面暴涨,BSC链上流动性显著回流,市场情绪重回年内最热阶段。此前因美国政府短暂停摆引发的下跌行情,如今已被「FOMO式行情」彻底吞没。
从宏观层面来看,宽松预期为风险资产提供了坚实支撑。根据CME FedWatch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0月和12月美联储降息的概率分别高达94.1%和84%。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已进入政策拐点前的「预沟通阶段」,财政与流动性双宽松成为主旋律。伴随美国劳动力市场疲软、债务上限压力缓解以及财政部持续放水,美元实际利率出现回落迹象,资金正加速撤离货币市场,重新流入股票与加密资产。本轮上涨既是对降息预期与流动性重启的提前反应,也是一次典型的「资金驱动型牛市」。
接下来,律动BlockBeats整理了多位交易员对后续市场情况的看法,为投资者提供本周交易的方向参考。
Arthur Hayes在最新文章《Long Live the King》中系统阐述了比特币价格周期的演化逻辑,并提出「四年减半周期已死,流动性周期当立」的观点。他指出,历史上三次比特币牛熊转换,实质都源于美元与人民币流动性的扩张与收缩,而非区块奖励变化。
进入2025年,Hayes认为全球正重回「宽松叙事」。美国财政部通过发行短期国债释放数万亿美元流动性,美联储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被迫重启降息;中国则在地产衰退与通缩压力下再次放松信贷、刺激内需。在两大经济体的货币双宽背景下,资金势必重返风险资产市场。
Liquid Capital创始人易理华发文表示,大的抄底机会即将到来,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并屏蔽杂音。「卖在人声鼎沸,买在无人问津」,抓住优质资产后做多数量。他特别强调了币圈超越周期的三大资产类别:
本轮风险市场的上涨本质是市场「提前透支」美联储宽松预期的产物。美国政府停摆与特朗普裁员计划令投资者押注十月降息,美股、加密货币与黄金齐涨,但这种「丧事喜办」的行情更多是情绪驱动。现实上,美联储仍处高利率周期,通胀黏性上升、工资增长放缓、实际购买力下降,劳动力市场数据疲软反而暴露了经济的结构性风险。
宏观层面,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美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双升,黄金价格同步走强,反映出全球资金一边寻求美元避险,一边对美国长期偿付能力心生怀疑。短期内,停摆造成的数据真空期将继续维持乐观情绪,资金可能延续向风险资产的流入,但这只是「无数据的假繁荣」。一旦通胀数据重回高位,美联储被迫收紧政策,行情或面临急转。
美国当前的经济问题根源于弱需求与高债务的结构性矛盾。长期低利率与生产效率提升削弱了投资回报、扩大贫富差距,而老龄化与消费降速进一步压制了增长动能。面对这种「高债务+低增长」的困境,财政部长贝森特正通过「金融压抑」策略化解债务:钉死利率上限、容忍通胀、吸引被动买家,以让经济名义增速高于融资成本,从而「磨掉」债务负担。
这导致市场进入一种「名义降息≠实质宽松」的错位格局。即便美联储降息,若通胀预期下降更快,实际利率反而上升,形成被动收紧。当前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分工是:前者稳民生、后者稳国债。财政放水支撑资产价格,美联储则在就业与通胀之间艰难取舍。
在资产层面,科技股与黄金可共振上涨。科技股依赖贴现率下降与长期增长想象,形成「生产性泡沫」;黄金则受益于实际利率走低与制度不确定性上升的「双重溢价」。两者的共涨本质上反映的是对金融压抑时代的定价共识——资本预期真实收益率下降,而避险与成长成为唯一确定性。
未来走势取决于:
简言之,这是一个以金融压抑换取增长、以制度溢价支撑资产的时代——繁荣与风险共生,估值的高点亦是制度信任的低点。
摩根大通分析师在10月1日的报告中指出,比特币有望继续上涨。原因在于所谓的「货币贬值交易」重新升温——即零售和机构投资者在担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全球高债务水平以及美元主导地位减弱的背景下,倾向于通过配置黄金与比特币来对冲风险。
更广泛地看,近期加密行业的多项进展表明其正稳步融入主流金融体系,包括多支新的加密ETF推出,以及「加密国库股」(crypto treasury stocks)的兴起,显示资本市场对该领域的接受度与参与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