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Perp DEX未来市场演变的若干深度分析与洞察:
1)刷交易量换取空投预期的“数字游戏”难以持久。
如果大量用户为了空投预期而进行虚假交易(wash trading),而非真正使用产品;如果专业套利者以低成本攫取大部分激励预算;如果项目方为追求数据表现默许甚至鼓励这些行为,长此以往,整个积分系统将沦为没有真实价值创造的预期游戏,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2)平台间的低费率竞争存在用户的“隐性买单”。
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将“收入模型”压缩到极致,但维持零手续费的价值捕获平衡点究竟在哪里?若看似“零手续费”,实际损耗却隐藏在清算罚金、资金费率等用户看不见或忽视的地方,这种策略注定是短暂且不可持续的。要么像Robinhood那样将PFOF(订单流支付)卖给做市商,要么成为提供增值服务的经纪商,这都需要长期的产品迭代才能实现。
3)CLOB主导的Perp DEX繁荣仍是场内狂欢。
Perp DEX并非全新产物,但这一波万亿级的虚假繁荣背后,更多是由BTC、ETH等Crypto Native资产刷量推动的。未来,随着TradFi资产向链上转移,例如股票、外汇、大宗商品等真正有需求的资产加入,CLOB的全链订单簿模型未必奏效,反而Oracle或RFQ模式可能会更加高效。
问题在于,是提前布局拥抱传统增量资产,还是花费10万美元购买CLOB DEX代码参与激励大战?谁在真正创造价值,答案已不言自明。
4)依赖黑盒执行层支撑的高估值难以被有效验证。
尽管一些Perp DEX标榜自身差异化,但天量的交易数据和隐藏的黑盒技术无法真正让高估值落地。如果用户连订单如何处理、流动性从何而来、价格如何形成都不清楚;如果所谓的“最优执行”实际上是在利用用户的MEV(矿工可提取价值)或信息不对称牟利,这并不是真正的技术护城河。
虽然zk proof可以证明逻辑无误,但实时追踪订单的能力以及订单数据指标和技术手段能否经受市场考验,仍是关键所在。
5)Perp DEX as a Service将稀释整个赛道的总体价值。
如果所有平台都采用CLOB模式、支持类似的交易对、实行maker/taker fee机制、推出积分系统,区别仅在于UI设计更好看、空投预期更高、KOL推广更猛烈,那么长此以往,整个Perp DEX赛道的总体价值将被严重稀释。
是继续“一键发链”加剧内卷,还是专注于解决用户痛点建立差异化?前者只会让整个赛道陷入死亡螺旋,后者才有可能孕育出真正有价值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