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作为一种数字货币形式,其商业模式早已被市场验证。在政策支持和媒体宣传的推动下,许多人认为只需通过区块链发行挂钩美元的数字货币,就能凭借规模效应实现低成本扩张,并轻松赚取无风险利率收益。
这一观点部分正确。稳定币发行方确实通过利差获取利润,且收益可观。以Tether为例,其USDT市值高达1700亿美元,利润率接近99%。2024年,Tether净利润达130亿美元,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为49亿美元,其中约70亿美元来自国债与回购协议利息,占总利润的一半以上。其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高达908.7亿美元,占总储备的82.5%。
纵观整个美元稳定币市场,4%是行业平均利润率的边界线。这一数字虽略高于传统行业的利润率(如沃尔玛2024财年的2.39%和京东2024年的3.6%),但稳定币业务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实际上,稳定币发行是一项“重资产”业务。除了技术架构外,合规体系、资金托管、流动性储备及运维成本均需大量投入。例如,在多地取得合规牌照的成本可能高达千万美元,香港合规交易平台HashKey的申牌费用据传为2000-5000万港币,而OSL的中期财报显示其合规相关开支高达6500万港币。
即便成功发行稳定币,如何建立需求仍然是一个难题。渠道拓展、场景搭建以及用户激励都至关重要,但过度依赖渠道可能导致收入虹吸问题,而灰色场景的快速切入则可能引发监管关注。
更重要的是,稳定币的盈利模式高度依赖于宏观政策环境。由于主要收入来源为息差,因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稳定币发行方影响巨大。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稳定币发行方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最新数据,美联储于9月17日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区间,这对稳定币发行商的收入造成显著冲击。据Coindesk分析,五大法币支持的稳定币因降息导致年化收入总计减少约5亿美元,其中Tether潜在收入损失高达3.25亿美元。
分析假设现金和银行存款会产生利息。
具体来看,Circle旗下的USDC受到的影响位居第二,潜在损失约为1.6亿美元;规模较小的USD1、FDUSD和PYUSD则分别面临553万美元、292万美元和253万美元的损失。这充分体现了稳定币发行方对货币政策的高度敏感性。
面对降息带来的压力,各稳定币发行方积极采取措施应对。Tether推出稳定币公链Plasma,通过整合支付渠道和交易费用回收提升收益;Circle则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拓展跨境支付网络寻求多元化收入来源。
然而,对于中小型稳定币企业而言,尚未解决市场需求问题的情况下,应对商业模式的脆弱性显得更加困难。美联储持续降息或将加速行业洗牌,唯有更了解赛道本质并迅速行动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