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在中心化交易所的供应量已降至九年来最低水平,标志着市场动态的重大转变。投资者和机构正越来越多地选择自主托管和质押策略。截至2025年9月,中心化交易所的ETH总供应量约为1480万枚,较2023年初的近2800万枚大幅下降。
链上分析公司CryptoQuant指出,30天移动平均线显示,以太坊交易所净流量已达到自2022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大规模提现通常与自我托管或去中心化金融(DeFi)部署相关,这一趋势与历史模式相符,即交易所流动性的减少往往预示价格看涨走势。
机构参与度显著提升。自2025年4月以来,BitMine等实体及其他68家组织累计持有526万个ETH,价值约217亿美元,占总供应量的4.3%。这些持仓主要用于获取收益,而非存放在交易所,从而进一步压缩了供应。目前,超过3500万枚ETH(占总流通供应量的28.33%)已被质押,年化收益率为3-5%。
与此同时,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表现参差不齐。贝莱德旗下的最大以太坊ETF ETHA持有159.3亿美元资产,但在9月24日出现了2647万美元的资金流出;富达旗下的FETH则创纪录地流出了3326万美元。总体而言,自9月初以来,以太坊ETF已面临9.12亿美元的资金流出。
市场基本面暗示可能出现价格挤压。以太坊的交易所供应比率已降至0.14,为2016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链上数据显示,单周交易所净持仓变化为-218万ETH。可用流动性的减少历来与价格上涨压力相关。然而,技术指标显示出看跌的下降三角形态,若跌破4,200美元支撑位,则潜在目标位可能下探至3,550美元。
机构需求与交易所资金流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格局。尽管交易所供应减少可能限制短期抛售压力,但ETF动态和宏观经济因素(如美联储政策)仍将是关键变量。分析师意见分歧:一些人预测由于空头仓位集中在4,100美元至4,478美元之间,可能出现轧空现象;而另一些人则警告称,机构持仓集中可能加剧市场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