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繁荣,不仅推动了比特币和以太坊ETF的资金流入创新高,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诈骗活动。如今,诈骗分子甚至伪装成律师事务所来剥削那些已经遭受损失的受害者。专家提醒投资者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并对任何可疑信息进行核实。
近期,加密货币市场表现强劲,比特币[BTC]一度飙升至历史最高点124,500美元,而以太坊[ETH]也达到4,500美元。然而,随后两种加密货币价格分别回落至118,247美元和3,247美元。
这一上涨趋势伴随着比特币和以太坊相关ETF创纪录的资金流入,表明机构投资者兴趣高涨,全球采用速度正在加快。
然而,随着市场热度攀升,风险也随之增加。一些不法分子正利用这波热潮设计更加复杂的骗局。
最新出现的一种骗局形式是虚构法律公司,这些公司专门针对曾经在加密货币投资中受骗的人群。他们通过承诺帮助追回资金吸引受害者上钩,同时实施进一步剥削。
常见的骗局特征包括冒充正规律师或政府附属机构、使用诸如国际金融交易委员会(INTTFTC)等虚假组织名称,以及要求受害者通过加密货币或礼品卡支付费用。
此外,骗子可能声称能够获取受害者的电汇记录,谎称资金存于国外银行账户,或者将受害者引导至包含虚假“律师”的WhatsApp聊天群组。
这些诈骗者通常回避视频通话、拒绝提供证件,并通过第三方重新安排付款流程。
X平台用户Verdigo93指出,这类骗局往往利用受害者急于挽回损失的心理,因此提高警觉尤为重要。
“95%的加密货币参与者都会选择退出。这不是因为骗局或熊市,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耐心。如果你能熬过无聊的日子,就能经得起市场的波动。”
另一位用户补充道:额外建议,
“要小心所谓的‘预售泄密’——大多数声称与名人合作的加密项目最终都是骗局。”
为确保安全,专家建议采取“零信任”政策,在参与之前验证所有细节。始终索要政府机构的视频证明、执照及相关直接验证材料。
保留所有互动记录,要求对方提供公证身份证明,切勿相信未经请求的联系。
加密货币普及率的快速上升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复杂欺诈手段的增长。
从伪装成追偿律师事务所到YouTube收购计划,再到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度伪造技术,行业领袖们正在利用各种方法窃取投资者的信任。
最近发生的Do Kwon案件突显了大规模加密货币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然而,围绕瑞波币(Ripple)的持续模仿行为揭示了一个更严峻的事实——不良行为者的进化速度与市场本身一样快。
对于投资者而言,保持警惕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避免成为下一个目标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