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显示,根据 DeFiLlama 的统计数据,Hyperliquid 协议在过去30天内产生的收入约为9563万美元,年化收入预估高达11.47亿美元。项目团队仅由11名成员组成,相当于每人年均创造超1亿美元收入,被多家海外媒体誉为“全球人均创收最高的企业”之一。
在加密领域中,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追平甚至反超众多老牌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协议,Hyperliquid的崛起无疑令人瞩目。
Hyperliquid的发展速度堪称迅猛。自2023年正式上线以来,几乎未投入大规模市场推广费用,也未获得知名风投的支持,却凭借出色的用户体验和产品口碑迅速积累大量活跃用户,交易量迅速逼近主流中心化交易所水平。
据创始人Jeff在近期访谈中透露,团队从项目启动之初就决定不接受外部风投资金,坚持自筹运营,以最小化团队专注技术研发和产品打磨。他强调,这种极简运作模式使项目保持了高度独立性与社区驱动特性,避免了资本干预带来的短期压力,也让用户更愿意参与并信任平台。
在技术架构上,Hyperliquid与大多数DeFi项目存在根本差异。它并未基于以太坊或Cosmos等现有公链构建,而是从零打造了一条专为衍生品交易优化的高性能区块链——Hyperliquid Chain,采用Tendermint共识机制。该链针对订单撮合与清算流程进行了深度调优,具备快速出块、高吞吐量的特点,能够满足高频交易场景下的严苛需求。
此外,Hyperliquid将传统中心化交易所常用的订单簿模式完整迁移至链上运行。所有挂单、撤单及成交记录均实时上链,既保留了CEX级别的流动性深度,又实现了完全透明和可验证的操作过程。
为保障资金安全与系统稳健,平台设计了链上保证金系统与自动化清算机制,可实时监控用户的杠杆状态,一旦触及风险阈值即自动执行清算。这一机制虽与币安、OKX等中心化平台逻辑相似,但其执行过程完全由公开智能合约完成。Jeff曾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享受媲美顶级中心化交易所的流畅体验,同时确保系统去中心化、透明且无法被审查。”
如果说Hyperliquid初期的核心亮点是永续合约交易,那么它的长期愿景则是构建一个开放生态。通过HIP升级提案,项目计划逐步引入治理代币、推出原生稳定币hUSD,并最终发展为完整的Layer1公链,支持开发者在其之上部署借贷协议、资产发行、更多衍生品等去中心化应用。这意味着Hyperliquid正从“单一功能平台”向“全栈式DeFi基础设施”演进。
自2024年底以来,Hyperliquid在永续合约交易量与协议收入方面已全面超越dYdX,占据DeFi衍生品市场超过70%的份额。那么,它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跃居榜首,并甩开dYdX、GMX等老牌劲敌的呢?
首要原因在于极致的用户体验。长期以来,去中心化交易所普遍面临交易速度慢、流动性差的问题。采用AMM机制的GMX虽然操作简便,但在大额交易时滑点显著,难以满足专业交易者的需求;而尽管dYdX采用了订单簿模型,但由于运行在通用型区块链上,受限于底层性能,响应速度始终无法与中心化平台匹敌。
Hyperliquid则通过自研链实现真正的链上订单簿,首次将“高性能”与“去中心化透明性”有效结合,带来接近CEX的丝滑交易体验。这种显著的体验优势使其在交易员群体中迅速传播并获得青睐。
其次,其发展策略与社区文化也与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dYdX作为风投重点扶持的明星项目,其产品迭代和代币经济模型往往带有明显的资本导向;而Hyperliquid始终坚持无风投、无交易所背景,依赖社区自发增长。对用户而言,这种“纯粹性”反而成为建立信任的新基石。
更为关键的是,Hyperliquid通过技术创新将系统性风险降至最低。其链上保证金与实时清算机制大幅降低了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增强了大资金用户的信心,促使更多机构级资金迁移到平台。随着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协议收入也随之快速增长。
目前,Hyperliquid已在交易量与收入层面全面超越dYdX,成为去中心化衍生品领域的绝对主导者。
尽管Hyperliquid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动能,但潜在挑战依然存在。首先,监管风险始终是悬在DeFi衍生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杠杆交易和永续合约本身具有敏感属性,若未来各国加强对DeFi衍生品的监管,Hyperliquid或将面临合规压力。
其次,高度依赖精简团队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11人小团队带来了高效决策和纯粹理念,但也意味着在安全性审计、合规建设、生态拓展等多个关键领域可能存在人力不足的问题。一旦遭遇严重技术漏洞或遭受黑客攻击,团队的应急响应能力将面临巨大考验。
以上就是Hyperliquid合约交易所 11人撑起年入11亿美元的去中心化币安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好币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