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央行近期持续大举购入黄金,推动全球黄金储备规模显著增长。尽管金价在2025年8月仍处于历史高位附近,各国央行当月仍增加了15吨黄金储备,这一趋势延续至9月和10月。其中,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以8吨的增持量领跑全球,这是该行连续第六个月增持黄金。此现象表明,各国正加速摆脱对美元及美国主导金融体系的依赖。
数据显示,2025年8月,从保加利亚到萨尔瓦多,多个国家均增加了黄金储备。波兰仍是今年最大的黄金买家,累计购入67吨;中国则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各国货币当局普遍将黄金视为应对全球金融体系碎片化的“保险”,且这种趋势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剧。
哈萨克斯坦货币当局8月增持了8吨黄金,总持仓量达到316吨,较2024年底增加了32吨。保加利亚当月购入2吨黄金,创下自1997年6月以来的最大月度增幅,而这一举动发生在该国计划于2026年1月加入欧元区之前。中国人民银行也记录了2吨黄金的购买,使其总持仓量超过2300吨。此外,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捷克共和国和加纳也分别增持了2吨黄金。
克里尚·戈保,世界黄金协会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高级分析师表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各国央行报告的数据,8月份全球黄金储备净增15吨。
他同时指出:
“尽管今年以来金价屡创新高,但这并未显著抑制各国央行的购买行为。”
萨尔瓦多首次进入黄金市场进行采购。萨尔瓦多中央储备银行表示:
“此次购入黄金是基于国际储备资产构成的审慎平衡,是一项长期战略决策。”
目前,金砖国家持有全球约20%的官方黄金储备,其中俄罗斯持有2,335吨,中国持有2,279吨——这两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占欧盟总储备的近74%。据统计,按国家持有量计算,印度储备银行目前持有879.98吨黄金,占该国外汇储备总额的13.60%。
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正在逐步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的70%降至目前的57.8%。8月的数据显示,金砖国家不仅在增加黄金储备,还更多地使用本币进行贸易,并建议采用金砖国家支付系统,以规避西方金融体系的控制。
波兰将其黄金配置目标比例从总储备的20%提高至30%。波兰国家银行表示:
“购买的规模和速度将视市场状况而定。”
2024年,全球货币当局增持黄金超过1000吨,这已是连续第三年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增持。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五年全球黄金持有量将继续增长,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增持。截至2025年6月,黄金价格已攀升至每盎司3430美元,但各国仍在持续购入黄金,为迎接许多人认为不可避免的货币体系变革做准备。
捷克政府的目标是到2028年达到100吨黄金储备,而8月的采购使其购买热潮延续至第30个月。随着去美元化进程稳步推进,金砖国家在这场变革中走在前列,黄金成为其追求金融自主的核心工具,以摆脱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